×

关注微信公众号

媒体看琼博 | 展期数次延长,琼博4件文物借展受青睐

查看内容

媒体看琼博 | 展期数次延长,琼博4件文物借展受青睐

2023-11-14 10:01| 发布者: bwg8866| 查看: 319| 评论: 0|来自: 海南日报

文物为媒 解锁地域文化密码

 

南宋青釉刻划花“吉”字碗。


 

顺风东西沙岛更路簿。

 

南宋青白釉菊瓣纹印花粉盒。

 

清代航海罗盘。(本版图片除资料图外,均为海南省博物馆提供)

 

  “中国国家版本馆向海南省博物馆借展的4件文物,原本应在9月底归还,但目前又再次延长了借展时间,一延再延,说明这几件文物受到了各地观众朋友的青睐,海南地域文化也得到广泛传播和弘扬。”海南省博物馆相关负责人说。

 

  中国国家版本馆在开馆之际,向海南征集了6件文物或文物复制品,或是见证了海南渔民长期持续开发南海的历史,或是反映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,或是沉淀着传承千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,是中华文化的生动载体,也是历史事实的有力物证。

 

6件琼岛宝物被借进京参展

 

  今年十一黄金周,作为国家版本资源总库和中华文化种子基因库的中国国家版本馆(一总三分)迎来了一波又一波的参观者,成为国内热门文旅打卡点。

 

  目前,中国国家版本馆中央总馆入藏版本资源共计1600万余册(件),开馆展品达上万件(套),有这么几颗“珠玉”来自大海之南——从海南省博物馆借展的清代《顺风东西沙岛更路簿》、清代航海罗盘、南宋青釉刻花“吉”字碗、南宋青白釉菊瓣纹印花粉盒,中国(海南)南海博物馆捐赠的清代《驶船更流簿》抄本复制件,以及五指山市委、市政府捐赠的巨幅黎族苗族织锦拼布《黎苗锦绣百年梦想》。这6件宝物代表海南向中外参观者展示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。

 

  其中,南宋青釉刻划花“吉”字碗、青白釉菊瓣纹印花粉盒,出水于南宋古沉船“华光礁I号”。该碗釉色青中泛黄,外壁施釉近圈足处,内壁施满釉。外壁从口沿至圈足刻划数组竖道纹,内壁刻划、篦划弧线纹,碗心一圈弦纹内模印“吉”字,象征中国人民对吉祥平安生活的向往。印花粉盒则是南宋时期热销海外的化妆用品,盒盖圆形棱状,瓷胎洁白细腻,釉色青白净雅。盖面模印折枝花卉纹,盖身及盒身均模印菊瓣纹装饰,体现出800多年前我国古人在海上丝绸之路上扬帆远航、对外开拓的姿态。

 

  千年耕海,密藏“天书”。在航海设备尚不发达的古代,海南渔民世世代代耕海牧渔,离不开被称为“天书”的更路簿及罗盘。清《顺风东西沙岛更路簿》反映了渔民们在南海诸岛的作业路线以及他们对南海诸岛,尤其是西、南沙各岛、礁、滩、洲的命名,是海南渔民垦殖南海的重要物证,共记载西沙群岛地名30余处,涉及更路70多条,在目前已公布的更路簿版本中,是记述西沙更路最全面的版本之一。清《驶船更流簿》抄本是琼海潭门老船长黄家礼祖上传下来的,这一抄本是黄家400余年从事渔业生产的经验和智慧结晶。

 

  清航海罗盘是由一根指南针和中央挖空的圆形刻度盘组成,可在大海上为驾船者确定方向提供重要依据。航海罗盘在航海中意义重大,这不仅仅体现在其可以为大海航行保驾护航,更是因为在其用于航海之后,航路才得以相对固定,航行区域也得以扩展,并对航海经验的累积乃至后世航海技术的发展至关重要。

 

  这3件航海辅助工具,颇具海南特色,向观众讲述着中国渔民在“祖宗海”上辛勤劳作、奋力拼搏的故事。

 

水下文物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遗珍

 

  在这几件文物亮相中国国家版本馆的同时,一批从2007年西沙华光礁I号沉船遗址发掘出水的精美瓷器刚完成“福航天下——海上丝绸之路的文化印记”、“中国白向世界——德化白瓷中外交流展”不久前完成文物借展任务,从福建博物院回归海南。

 

  此次展览共从海南借展12件文物,包括南宋青白釉菊瓣纹印花瓷粉盒、南宋青釉刻划花纹“吉”字瓷碗、南宋青白釉刻划花纹瓷执壶、南宋青釉葵口瓷盘等。

 

  谈起这批借展文物,海南省博物馆相关负责人介绍,西沙华光礁I号沉船遗址发掘出水的文物近万件,陶、瓷器占绝大部分,陶瓷产地主要为福建和江西景德镇,陶瓷产品按照釉色分类主要有青白釉、青釉、褐釉和黑釉几种,器型主要为碗、盘、碟、盒、壶、盏、瓶、罐、瓮等。海南的十余件文物在福建博物院配合展出了数月,引发线上线下的参观者极大的兴趣。而文物归还海南省博物馆的消息,也引起了本土市民对这批展品的关注。

 

  南宋青釉刻划花纹“吉”字瓷碗是福建省南安罗东窑产品,2007年西沙华光礁I号沉船遗址考古发掘出水。这只瓷碗口径有20厘米左右,敞口,浅腹,矮圈足。瓷胎白色发灰,釉色青灰。内沿一圈弦纹下刻划、篦划流线弧纹,碗心一圈弦纹内模印“吉”字,外壁口沿至碗底篦划12组竖道纹,清晰精美。

 

  南宋青白釉刻划花纹瓷执壶也显得比较特别。口径只有7厘米左右,高20余厘米,同样也是2007年西沙华光礁I号沉船遗址考古发掘出水。瓶身呈玉壶春形,敞口,长弧束颈。瓷胎细密洁白,釉色青白素净。颈部饰双圈弦纹,腹部刻划花卉纹,外底墨书,非常别致。

 

  南宋青釉葵口瓷盘在众多瓷器文物中,六瓣葵口令人过目难忘,也是2007年西沙华光礁Ⅰ号沉船遗址考古发掘出水。釉色青中发灰,外底露胎,其余部分施满釉,釉面多处自然垂流。另外盘内壁有6条出筋,与葵口内凹处对应,俯视该盘似一朵六瓣秋葵花,雅致非常。

 

  此外,同类的水下瓷器产品也各有各的风格特点,这些沉没在海洋的遗物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线状分布的一处处遗珍,是中国与周边国家、民族友好往来和文化交流的历史见证。随着“海上丝绸之路”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项目工作的不断拓展,水下文化遗产的发现和保护工作将显得更加重要。

 

璀璨“珠玉”与时代脉搏“连线”

 

  中华文明灿若满天星斗,国家版本馆如何采撷珠玉?据了解,国家版本馆中央总馆在遴选藏品展品时,文化价值含量是标尺,该馆甄选具有历史价值、思想价值、社会价值、审美价值的版本,将古今中外载有中华文明印记的各类版本资源纳入保藏范围。

 

  “去年6月,国家版本馆开馆前夕,我们接到了国家版本馆中央总馆的电话,指定了4件文物,请求借展一年。”海南省博物馆相关负责人说。今年6月,一年展期将至,国家版本馆又向海南省博物馆申请延长展期3个月,所以来自海南省博物馆的4件将在国家版本馆中央总馆展出至今年9月。但目前又再次延长了借展时间,一延再延,说明这几件文物受到了各地朋友的青睐。

 

  值得一提的是,在国家版本馆看到的涉及海南的版本资源远不止这6件宝物。国家版本馆是在中国版本图书馆、中央宣传部出版物数据中心等的基础上建成开馆的,它本来已经收藏了不少来自海南或关于海南的古今图书(含数据版)。

 

  近年来,丝路帆远——海上丝绸之路文物精品七省联展、CHINA与世界——海上丝绸之路沉船与贸易瓷器大展、青出于蓝:青花瓷的起源发展与交流展、一花一世界:丝绸之路上的互学互鉴、无界——海上丝绸之路的故事、大海就在那——中国古代航海器展、回归之路——新中国成立以来流失文物追索返还成果展等精品展览,都闪烁着海南文物的璀璨影子。在我省“走出去”的文物中,海捞瓷可谓是人气选手,不论到哪里展出都会收获一批粉丝。这些从历史的长河中“打捞”起来的一件件文物,通过一次次与人类的“对话”,激活它们背后的文化密码,从中窥见海南的文脉。

 

  除了借展文物外,海南一些富有独特地域文化的文物也生动地展现着海南独特的地域、文化特色。“观香——海南沉香文化展”、“教我如何不爱她——海南黄花梨艺术大展”等原创展览先后在南京博物院、福建博物院成功推出,“涨海推舟千帆竞渡——南海水下文化遗产大展”“衣被海南——海南黎族纺织文化展”作为宣介海南特色文化的精品巡回展览,先后赴敦煌博物院、青岛市博物馆、江苏省江海博物馆、安庆博物馆、民族文化宫博物馆、平湖博物馆等地巡回展出。“旅途即归途——一个德国人与海南岛的故事”甚至远赴德国柏林展出,获得啧啧称赞。

 

  不少市民表示,期待有更多海南宝物走向更高的文化殿堂,为世界读懂海南、读懂中国打开一扇扇窗户。

新闻资讯News Information
联系方式Contact
地 址:白沙县牙叉镇滨河北路63号
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三楼白沙县民
族博物馆
邮 编:572800 咨询热线:27722085 服务投拆:27722085 传 真:0898-27722085 邮 箱:bsxbwg@163.com
博物馆
展馆小林 展馆小新 展馆小爱 展馆小敏 二微码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