×

关注微信公众号

文物故事 | 墓葬考古——衣冠南渡的实证

查看内容

文物故事 | 墓葬考古——衣冠南渡的实证

2023-4-27 16:31| 发布者: bwg8866| 查看: 338| 评论: 0|来自: 福建博物院

  

   闽越国消亡后,闽中的文明水准大为倒退,在此后的300年里,福建境内人口极为稀少。到魏晋南北朝时期,北方战乱连年,地处东南一隅的福建地区,政局相对稳定,成为大批中原移民的南迁之地。史书记载晋永嘉二年(308),林、黄、陈、郑、詹、邱、何、胡八姓世家南迁入闽,史称“衣冠南渡,八姓入闽”,这是中原汉人第一次大规模南迁,也是北方汉人与闽人的一次大融合。这些移民带来中原文化和先进的生产技术,促进了福建地区社会、经济的发展。可惜由于史料的缺乏,这数百年间闽中的历史,仅留下梗概。想要了解这一时期福建的发展,只能从墓葬考古中去探索一二了。

 

地主们的私人武装

 

   自东汉末年起,中原地区连年战乱,世家大族的庄园经济却以一种旺盛的活力蓬勃发展起来。这些世家大族的庄园自成一个社会,不仅经济上自给自足,而且还拥有兼具宗法、军事、生产性的私人武装——部曲。

 

青釉五联罐·闽侯东晋墓出土

 

   这件别致的青釉五联罐,中间大罐子的肩上附有四个小罐。小罐之间别出心裁地装饰有四个姿态各异的武士,这就是“部曲”。这些“部曲”或舞刀持盾,或高举长矛,表现出准备勇猛厮杀的情景。

 

  在动乱年代,入闽士族将地主庄园制度引入了福建,在他们的队伍中,也出现了部曲的身影。部曲就是依附于豪强地主的农民,他们平时在庄园里耕作,战时便成为主人的武装家丁,为主人担负守卫和战斗任务。从闽侯东晋墓出土的这件满饰部曲的五联罐上,我们仿佛看到了当时庄园地主对自己的粮仓严加护卫的情景。

 

贵族文人的优雅生活

 

           1975年和2006年,考古工作者分别在福建的闽侯和南安,发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贵族的墓葬。这些墓室为砖结构,与土著闽越及其后裔的土坑墓有明显不同,是中原及江南士族地主聚族而居、聚族而葬的生活习俗的移植。

 

   在福建发现的这些贵族墓葬,一般用专门烧成的花纹砖来砌筑,显得恢宏而大气。这些花纹画像砖上的绘画或纹饰,所描绘的内容和场景都脱离不了当时的社会生活环境,是当时社会生活较为真实的写照。不仅如此,墓葬中还出土了大量造型多样、装饰精美的青瓷器。这些画像砖和青瓷器仿佛一张张老照片,将六朝时期福建士族地主的生活、生产、宗教等多方面都定格记录下来,反映了福建与中原文化密不可分的联系。

 

 

蛙形水盂·闽侯东晋墓出土

 

   这件蛙形水盂,是在小水盂的肩部雕刻了一只妙趣横生的青蛙,非常传神地刻画出一只青蛙蜷腿屏息、即将捕食飞虫的瞬间姿态。


   水盂被称为“文房第五宝”,主要作用是给砚池添水。它小巧而雅致,最能体现文人雅士的审美情趣。


 

青瓷博山炉·闽侯南屿墓出土

 

   别致的莲花造型,运用了立体的堆塑、贴塑以及平面的刻、划、压印等丰富的装饰手法。


   博山炉,也叫香熏,是古代焚香用具,多为富贵人家使用的高级用品,为熏衣所用,凡入朝觐见或是拜谒尊贵时必须将衣服熏香方不失礼仪;二为读书焚香,免除恶臭,刺激精神,便于理解及记忆,故有“红袖添香夜读书”之说;三则是供祀神佛时使用。

 

 

青釉莲花灯架·闽侯南屿官山墓出土

 

   通体施青釉,是一盏变形烛台,使用时可将细长的蜡烛从圆环插入,底部固定于莲瓣中,为福建地区南朝时期常见的灯具。底部为深腹圆盘,圆盘中竖立着上小下大的八棱柱,柱端立有一只小鸟,展翅欲飞,灵动可爱,两旁附对称双环;柱子下端贴饰两朵对称仰莲;柱脚装饰覆莲一圈。


来自异域的宗教信仰

 

   佛教在西汉末年传入中国。六朝时期,连年的战争给人们带来了深重的苦难,人们更加渴求一种精神上的慰藉。于是,佛教诸如“人生本苦”“拯救众生”“超脱苦海”的教义,便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,渐渐成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。佛教的传播自北而南,到了南朝时期,佛教在福建得到了较大的发展,在墓葬中就可以发现大量佛教元素的存在。

 

宝相花纹砖


  瓷砖的宝相花图案,在佛教中是圣洁端庄美观的理想花型,集中了莲花牡丹菊花的特征,含有吉祥美满的祝福寓意。

 

 

 缠枝忍冬纹砖

 

   忍冬其实就是人们熟知的金银花,忍冬图案在南北朝时最为流行。因它越冬而不死,所以被大量运用在佛教上,比作人的灵魂不灭、轮回永生。

 

 

诵经僧人画像砖

 

   “忆昔永嘉际,中原板荡年,衣冠坠涂炭,舆辂染猩膻。国势多危厄,宗人苦播迁,南来频洒泪,渴骥每思泉。”这首诗记录的,便是在动荡不安的社会环境中,迁入福建的中原人在遥远的南方苦苦思念故园的心情。中原人举家南迁,带着浓浓的乡愁,他们在福建这块陌生的土地上,将中原的生活习俗和信仰代代传承,渐渐改变了福建荒芜的面貌。

新闻资讯News Information
联系方式Contact
地 址:白沙县牙叉镇滨河北路63号
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三楼白沙县民
族博物馆
邮 编:572800 咨询热线:27722085 服务投拆:27722085 传 真:0898-27722085 邮 箱:bsxbwg@163.com
博物馆
展馆小林 展馆小新 展馆小爱 展馆小敏 二微码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