几年前,符秀英是海南省白沙黎族自治县的一位下岗女工,和姑妈学起了黎族双面绣技艺。符秀英没想到的是,就靠这个技艺,自己不但成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,绣出的一幅幅黎锦供不应求,如今还到处收徒讲课。 “幸好你们上午来了,下午我就坐车去三亚了,三亚还有30多个学生等我去讲课呢!”8月17日,在白沙县城牙叉镇一见到符秀英,她就对记者说。符秀英目前有150多个学生,分布在白沙、保亭、三亚等地。 当初,符秀英仅把织绣制衣视为闲时乐趣。40岁那年,命运给了她重重一击,丈夫病逝,自己下岗,两个女儿还在上学,生活压力骤然增加。 然而,命运呈现出戏剧性的一面。2006年,符秀英和姊妹一起到北京旅游散心,她的双面绣“大力神”正在收尾,作为精神寄托,她走到哪里绣到哪里。在八达岭长城脚下,两个美国在华留学生对她的作品产生兴趣,经询问得知“大力神”是黎族崇拜的图腾。最后,符秀英半年心血换得1800元人民币。回来之后,她决定跟姑妈重新学习双面绣,姑妈在白沙是远近闻名的双面绣高手。 “双面绣费时费力,在配色、图案等民族元素基础上要有创意。2006年至2008年是最辛苦的3年,每天晚上只睡两三个小时。”符秀英说。这3年中,她每年都制出5套黎族传统衣裙,为此落下腰椎疼痛的毛病。 2010年,省文体厅颁发证书,符秀英成为海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黎族“双面绣”技艺代表性传承人,白沙县仅此一人。之后,海南各类民俗活动、展览活动频繁,经常能看到符秀英繁忙的身影。 在朋友的帮助下,符秀英有了订单,其作品销往欧美。符秀英说,“现在每天工作12个小时,除了吃饭睡觉,早晨打打太极买买菜,剩下的时间都用于双面绣。” “至少15天才能绣一个‘大力神’,一条筒裙要织一个月,一套传统白沙黎族服装则需要10个月到一年的时间。”虽是白天,符秀英习惯开着两盏大灯干活。 话音刚落,符秀英手机响了。今年47岁的符秀英用的手机是IPhone4S。她告诉记者,用这部手机不是赶时髦,而是工作需要。 自从成为双面绣传承人之后,符秀英经常去各地教学。她把自己一些绣好的图案拍到手机里,以便讲课时给学员展示;下村采风,可以拍录民间精美图案;对购买她双面绣的客户,她就直接把自己的作品拍一张,通过彩信发给对方。 符秀英告诉记者,如今白沙的双面绣作品市场十分喜人,她的订单已经排到明年10月份了。织双面绣费神费力,十分耗时。有人建议她简化一下图案和技法,绣得可以快一点,但是她坚决不同意。她说,白沙的双面绣几百年来都是这种绣法,都是这种图案,不能随意简化。简化了就会失去它的特色和魅力,也会失去它的市场。(于伟慧 陈志强) |